我的硕士这三年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与武大的故事。

研一

一年级,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中度过,偶尔的空闲时间也在做考研辅导。

和同学一起参加了院里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发展对象短期集中培训,获得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学员”,毕竟小镇做题家从不怕考试>_<

第一学期空闲比较多,我还兼职了一个文都的考研辅导,但是我只带专业课(932 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现在已经改成408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可惜最后那个同学也没有考上。

此事一了,拿到了工资6k,加上国家补助1.5k和京东白条,以10700的价格购入了一台MacBook Pro(8G运行内存+256G硬盘存储)。

到了第二学期,我开始确定研究方向了。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舍友兼同门赵东星,在他的帮助下,我选择了推荐系统这一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入门了。我开始寻找相关的入门书籍,于是便发现了项亮的《推荐系统实践》。

我看的是电子版书籍,看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一些东西,然后就需要来回跳转页面=_=。不得不说,纸质版书籍在这方面还是更胜一筹,更便于来回翻阅和做笔记。

5月份,我自费参加了CCF举办的CCSP分区赛。当年是首次举办分区赛,两湖地区的比赛地点在湖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了参加这个比赛,买了往返高铁,又在长沙住了两个晚上,加上报名费,差不多1k,此后下定决心不再自费参加这类比赛,太烧钱了……

6月份,考了一次六级,分数从本科毕业时的467涨到了486,但是距离预期的500分差距还比较大。

7月份,拿到了中青杯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证书。

如果不算本科时的电子商务三创大赛湖北赛区二等奖(省赛人均二等奖)的话,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获奖。提交的论文非常水,仅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定义了一个模型,压根没去解它。本想着混个成功参赛奖就行,没想到了最后拿了三等奖,有些惊喜和意外。惊喜的是,我终于拿了一个比赛获奖;意外的是,这么水的论文居然也拿奖了。

研二

凭借着3.56的GPA(班级排名4/22)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优秀学员”,我成功拿到了优秀学业奖学金二等奖,并借此又拿到了“优秀研究生”。

不经感叹,学校的荣誉确实类似于滚雪球,只要获得一个荣誉或者奖项,就可以凭借它再拿一个或多个。

但是,这些似乎都是研一取得的成功,研二收获了荣誉。

那么,研二的我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呢?仔细想了想,似乎也没干啥:

1.第一学期主要在做研会的事情,9月初的开学迎新、10月底的校研究生篮球赛、12月初的三校三院研究生羽毛球赛以及12月底的校研究生羽毛球赛。

2.第二学期忙着找暑期实习。这学期赶上了新冠疫情,所以在家里度过了半年。总结起来就是刷LeetCode,看书(Java多线程编程核心技术、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高级特征与最佳实践、Java实战),准备面试以及总结面试的收获。

顺带一提,凭借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一职(实际履职也就半年),我获得了校“优秀学生干部”。

研三

恍惚之间,居然就只剩最后一年了。和大多数硕士一样,我最后一年主要是在找工作、做科研以满足答辩资格、写毕业论文以及答辩。

2020年9月2日,我结束了在拼多多的实习工作,从上海返回武汉。实习的boss给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因此几乎能百分百确信可以转正(事实也确实如此,多多开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拒绝的价格。但我最终还是毁约了,毕竟找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有个保底的退路呀),遂不再关注找工作的事情。

为了满足答辩资格,我开始绞尽脑汁憋小论文,那叫一个愁呀。相信读过硕博的朋友肯定深有体会,临近毕业,如果自己仍然没有任何论文被发表,内心的慌张不难想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胡乱尝试”,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可行的idea。随后,进行了一些实验工作,效果还不错。基于此,我撰写了一篇英文论文。但是论文投稿也是需要时间的,万一最后被拒了可咋办呢?幸好我们院有规定,可以先以专利的形势发表(截至本文发表时,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以确保能够满足答辩资格。

在此期间,我阅读了刘宏志教授编著的《推荐系统》一书,深受触动,推荐系统的基础也夯实了不少。

同时,眼见图神经网络研究的火热,脑子一热,毕业论文就决定做图神经网络+推荐系统,开始阅读《深入浅出图神经网络》。

10月27日,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

11月份,我又一次拿到了优秀研究生的荣誉。

最后的半年,我基本都宅在宿舍做实验,写毕业论文。

从最开始发现自己的想法不太可行,到最后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一点点微小的改进,总算是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查重、盲审以及答辩。

哦,差点忘了,今年4月份,我还顺便面试了复旦的计算机博士。为什么要用“顺便”一词呢?因为复旦的初审太过随意,以致我报考的专业只有一个统考名额,却有二十多个同学进入复试。更尴尬的是,我的初审分数处于末尾,比我低的只有寥寥几人。当时看不到任何录取的希望,因此也没有去准备英语口语面试,而报告的slides更是直到上场前几秒才完稿。当然,最后也算是得到了一个较好的结果,被调剂录取了。

临近毕业时,凭借着前几个学期累积的学校荣誉和比赛获奖,我成功拿到了优秀毕业研究生的荣誉。

总结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三年之前,我给自己定下了清华软院博士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长期目标,我将其拆分为以下几个短期目标:

1.学习成绩:刷高GPA

2.英语水平:六级分数 ≥ 500

3.竞赛获奖,如互联网+、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竞赛等

4.程序认证,如CCF CSP和浙大的PAT

5.社团经历

6.学校荣誉

7.科研经历,包括论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在这三年里,我在每个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最终侥幸考上了复旦的工程博士,算是为我的硕士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再见了,珞珈山❤️


----------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
坚持原创技术分享,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